
AI圈的大事,早已不止于聊天
最近的科技圈,几条看似不相关的新闻,却指向了同一个未来。前DeepSeek核心成员罗福莉正式官宣加入小米,投身“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的AGI事业。另一边,“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宣布,将与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联手,开发基于明星IP的实体机器人。
很多人对AI的印象,还停留在聊天、绘画或是做PPT的阶段。但这些消息汇集在一起,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AI的主战场,正在从屏幕内的虚拟世界,加速迁移到我们触手可及的物理空间。这不仅是技术巨头的远征,也为创业者们揭示了全新的商业版图。
巨头和明星,都在做什么?
罗福莉的动向,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一个风向标。她在朋友圈写道:“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 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小米乃至整个行业的野心。小米要做的,不仅仅是让手机上的AI更聪明,而是要让AI驱动“人车家全生态”中的所有设备动起来。
几乎同一时间,李飞飞团队也推出了首款商业化的“世界模型”产品Marble,能通过文本或图片直接生成可编辑的3D环境。华为也被曝出投资了国内的世界模型公司极佳视界。无论是小米招揽人才,还是学界、产业界的纷纷布局,目标都直指“世界模型”——这是让AI理解并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核心技术。
如果说世界模型是“大脑”,那么周杰伦与宇树合作的IP机器人,就是那个即将被赋予灵魂的“身体”。当一个拥有大众情感连接的IP,从虚拟的AI数字人形象,变成能跑会跳的四足或人形机器人时,它所创造的情感价值和商业潜力,将远超过去的任何周边产品。
“世界模型”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为什么“世界模型”突然变得如此重要?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为AI在脑中构建了一个物理世界的“沙盒模拟器”。AI不再仅仅是识别像素或文字,而是能理解物体会下落、液体会流动这些基本物理规律,从而预测未来并规划行动。
这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实现的关键一步。过去,我们谈论AI,更多是在聊AI写作的效率,或是ai修图软件的神奇。这些应用处理的是信息,是符号。但未来的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它们需要处理的是真实的物理环境,这需要一种全新的、对世界拥有深刻理解的智能。
李飞飞的Marble,让普通人也能快速进行虚拟世界的AI建模,这大大降低了游戏、影视特效等行业的门槛。而小米、华为等公司对世界模型的投入,则是为了让未来的机器人管家、智能汽车,能够真正看懂世界、安全行动。这背后是对万亿级物理应用市场的提前卡位。
这对创业者意味着什么新机会?
当AI开始拥有“身体”并理解物理世界,新的商业机会也随之诞生。过去,创业者更多是基于软件开发应用。现在,“软件+硬件+场景”的铁三角组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周杰伦的IP机器人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它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IP内容+AI交互+机器人硬件”的全新物种。对于小微企业和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意味着你的创意可以通过实体化的AI产品,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商业回报。
就连政策层面也在关注技术与物理世界的融合。近期公安部拟限制乘用车百公里加速不应少于5秒,这正是从安全角度,为越来越“猛”的物理世界技术划定边界。创业者在投身这股浪潮时,也需要思考技术如何负责任地落地,如何与现实世界和谐共存。
对于像ai设计师这样的职业,未来可能不仅是设计一张海报,而是通过世界模型平台,为虚拟发布会设计整个场景,甚至为实体机器人设计交互行为。AI冲出屏幕,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创造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