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bot热潮下,李彦宏看到了什么?
当整个科技圈都在为Chatbot的每一次迭代而狂欢时,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却显得异常“冷静”。他并不反感Chatbot,甚至自己每天都在用,但他反复强调:这不应该是AI的唯一形态。
在他看来,将AI的未来完全押注在一个聊天机器人上,是对其潜力的一种限制。这背后,是百度对AI价值落地的更深层次思考,也是对过去“起大早,赶晚集”的深刻复盘。
跳出对话框,百度的AI三板斧
李彦宏认为,当一件事的成败几乎完全取决于技术先进性时,百度的成功率就更高。基于此,百度亮出了跳出对话框的“三板斧”,每一步都踩在需要长期投入的硬核技术上。
第一板斧,是用ai数字人重塑交互。相比需要用户精确输入指令的Chatbot,数字人能看、能感知,交互门槛更低、体验更自然,这或许是通往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底层技术。第二板斧,是用“伐谋”深入产业,为复杂的工业系统寻找全局最优解,这是百度在喧嚣的AIGC之外,押注的产业AI方向。第三板斧,是让投入十余年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服务,真正实现规模化落地,证明长期主义的价值。
这套组合拳的背后,是百度希望从赋能个体效率,走向赋能整个组织和产业。无论是辅助个人进行AI写作或AI编程,都只是浅层应用,真正的变革在于重塑组织的协作方式。
“非共识”的赌注,机会与风险并存
百度的策略,无疑是一场“非共识”的赌注。当行业普遍在模型层和应用层的轻量级产品上内卷时,百度选择了更重、更难、更需要耐心的赛道。自动驾驶、产业AI,这些都需要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且短期内难以看到爆发性增长。
最大的增长点在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和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为这些“重技术”提供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应用场景。一旦技术闭环形成,其商业护城河将极深。但风险同样巨大,高昂的研发投入和漫长的商业化周期,都在考验着百度的战略定力和组织执行力。
黑喵观点:Chatbot不是终点,价值才是
真正的关键是,AI的终局之战不在于谁的模型更会聊天,而在于谁能用AI创造最深厚的产业价值。Chatbot只是AI能力的“UI”,是入口,但绝非全部。
百度的选择,本质上是从“流量思维”向“产业价值思维”的转变。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工业优化,都是在用AI解决物理世界里的核心成本与效率问题,这比单纯做一款提升个人效率的工具要难得多,但天花板也高得多。
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而言,启示在于必须开始思考如何“内化AI能力”。不要只停留在使用AI工具提升内容或AI获客的效率上,更要思考如何将AI融入核心业务流程,构建系统性的竞争优势。未来,你的工作可能只有一个:把你要解决的问题,转换成AI能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