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单打独斗,AI终于能“群聊”了?
OpenAI最近悄悄搞了个大动作。
它在四个地区试点上线了ChatGPT的群聊功能。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可能预示着AI协作方式的全新变革。过去,我们与AI的互动,更像是一场私密的单人对话。
团队成员想共享AI的成果,只能靠截图和复制粘贴。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信息也容易断层。现在,这个痛点终于被正视了。
这个新功能,究竟能为我们做什么?
简单来说,它让AI从“私人助理”变成了“团队智囊”。
首先,它支持最多20人共享一个对话。这意味着整个项目组都能进入同一个频道,与ChatGPT进行实时互动。所有的讨论、灵感和AI生成的内容,都会被完整地记录下来。
其次,它创造了一个持久的协作空间。这个群聊就像一个项目的专属房间,可以随时回归和追溯。团队能围绕一个主题持续提问、迭代,逐步构建起一个共享的AI知识库。
最关键的是,它降低了团队使用AI的门槛。不再依赖某个“提示词高手”,团队里任何人都能贡献想法,共同引导AI产出更优质的结果。
它和我们熟悉的群聊,有什么不一样?
这和我们常用的工作群聊有本质区别。
传统群聊的核心是“人与人”的沟通。而ChatGPT群聊的核心,是“一群人与一个AI”的协作。AI不再是工具或插件,而是对话的中心,是团队共同激发和引导的对象。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大脑。市场团队、产品经理和AI设计师可以在里面共同构思一个新产品的营销方案。从市场洞察、文案初稿到设计概念,都可以在一个连贯的语境下完成,AI则负责串联和生成。
这种模式,将过去分散的点状沟通,汇聚成了结构化的、有目标的 AI 协作流。
小团队和创业者,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对于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来说,这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真正的关键,是利用这个功能构建低成本的“团队外部大脑”。它能极大减少内部沟通的摩擦成本。比如,可以创建一个专门的群聊,用来优化和迭代销售话术,让它成为新员工的动态培训手册。
另一个落地场景是轻量级的项目管理。在产品开发初期,团队可以在群里共同讨论需求、进行头脑风暴,甚至让AI辅助进行一些简单的AI编程任务规划。所有信息都沉淀在一个地方,透明且高效。
对于内容创作团队而言,这意味着一种新的工作流。编辑、作者和运营可以共同打磨一篇文章或一个营销活动,AI在其中扮演着创意伙伴和效率工具的双重角色。甚至可以训练它来处理初步的客户咨询,分担一部分AI客服的压力。本质在于,它将AI的能力从赋能个人,转向了赋能团队。未来的变量在于,这个功能会如何与外部工具和API结合,那将释放更大的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