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搞群聊,这事为什么值得你关注?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个群聊功能吗?微信、飞书里早就有了。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次的主角是ChatGPT,感觉是不是瞬间不一样了?这不仅仅是多了一个聊天窗口,它可能预示着我们与AI协作方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微企业主和创业者来说,里面藏着不少新机会。
OpenAI最近在日本、新西兰等几个地方悄悄测试的这个功能,本质上是把AI从一个只能与你“单聊”的私人助理,变成了一个可以加入你团队会议的“超级顾问”。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合伙人、设计师、运营,再加上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AI,在同一个群里讨论下个季度的营销方案,这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新功能而已?
简单来说,OpenAI在最新的ChatGPT应用中,开始小范围测试“群聊”功能。首批试点地区包括日本、新西兰、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个功能允许用户邀请其他人进入同一个ChatGPT对话框,大家可以直接在应用内与AI进行多方协作。
根据官方的说法,这只是迈向“共享体验”的“一小步”。但这一小步,意义重大。它意味着AI聊天工具不再仅仅是个人生产力工具,而是开始具备“协同办公”的属性。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内置了超级大脑的特殊会议室。
这个工具的具体信息是:
- 产品名称:ChatGPT 群聊功能
- 创作者:OpenAI
- 体验渠道:目前仅在特定地区(日本、新西兰、韩国、台湾)的ChatGPT官方App中进行邀请制测试。
- 核心功能: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个聊天会话中与ChatGPT互动,实现多人与AI的实时协作。
- 适用场景:非常适合创业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共同编辑文案、或者一起解决某个复杂的技术问题。
AI从“单挑”到“群殴”,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个功能的出现,最重要的信号是:AI正在从“个体赋能”走向“组织赋能”。过去,我们每个人用AI,效率提升是个人的。但现在,AI可以进入团队的工作流,成为连接团队成员、激发集体智慧的催化剂。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ChatGPT测试群聊后没几天,另一款集合了多种AI模型的应用Poe(由知名问答社区Quora出品),直接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更强大的群聊功能。Poe的群聊不仅支持最多200人,还能在同一个对话里调用超过200种不同的AI模型,比如最新的GPT-5.1、Claude 4.5 Sonnet,甚至包括Sora 2 Pro这样的AI视频和音频生成工具。
你看,这已经不是单个产品的突发奇想,而是整个AI应用层正在发生的重要趋势。AI不再满足于当一个听话的“工具人”,它想成为你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员,一个真正的“数字员工”。这对于提升团队协作效率,潜力是巨大的。
过去我们怎么用AI?未来又会怎样?
回想一下,在没有群聊功能之前,我们是怎么用AI协作的?通常是我问AI一个问题,得到答案,然后截图或者复制粘贴发到工作群里,其他人再根据我的转述进行讨论。这个过程是割裂的、低效的,信息在传递中还可能失真。
旧的逻辑是“人→AI→人→人”,AI只是一个信息获取的中间站。而新的逻辑是“(人+人+人)→AI”,整个团队可以直接与AI互动,AI成为了一个信息处理和创意生成的中心枢纽。所有人都能看到AI的回答,并基于此进行实时追问和拓展,这让沟通和决策的效率大大提升。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基于AI的群聊会演变成一个智能项目管理空间。比如,在群里讨论完一个活动策划后,AI能自动生成任务清单并分配给相应的人,甚至可以帮你定制一套完整的AI自动化工作流定制方案,自动完成后续的内容生成、发布等任务。
写在最后
那么,对于我们小微企业主和创业者,这个趋势到底意味着什么搞钱机遇?
首先,这是极致的“降本增效”。以前你需要一个资深的行业顾问、一个数据分析师、一个文案策划,现在,一个AI群聊就能扮演这些角色的集合体,7×24小时待命,而且成本极低。你可以利用它来打磨商业计划书、进行市场调研、甚至模拟用户访谈。
其次,它极大地降低了创新的门槛。一个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可以拉上一个程序员,在AI的“指导”下,快速完成产品原型的设计和代码编写。一个内容团队,可以利用集成了文生图、文生视频模型的AI群聊,迅速开启一个AI短视频项目。
真正的关键在于,你要改变对AI的认知。不要再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问答机器人,而是要主动地、有策略地将它“邀请”进你的核心工作流程。创建一个“AI战略讨论群”,让它帮你分析竞争对手;创建一个“AI内容共创群”,让它成为你的灵感源泉。谁能最早适应这种人机协同的模式,谁就能在新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未来,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将不仅取决于团队成员的能力,更取决于整个团队“使用AI”的能力。现在,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