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AI工具
  • AI提示词
  • AI培训视频教程

Milestone获1000万美元融资,只为回答一个问题:你的AI工具回本了吗?

undefined

AI工具满天飞,但老板们的钱都花明白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几乎每个人的工作流里都塞进了一两个AI工具。

从写代码、生成文案到AI绘画,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不谈AI就落伍的时代。各种AI工具层出不穷,好像不花钱订阅一个就跟不上时代了。

但问题来了,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小微企业主和创业者来说:我们投入的这些钱、这些时间,真的换来回报了吗?

这是一个非常扎心的问题,很多人甚至不敢去想。

我们热情拥抱AI,却很少有人能清晰地算出一笔账:它到底帮我提升了多少效率?节省了多少成本?带来了多少实际的收入增长?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凭感觉——“嗯,好像快了一点”。

这种模糊的感觉,在创业初期或许可以接受,但当企业需要精细化运营时,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钱花出去了,效果却是一笔糊涂账。

最近,一家以色列创业公司 Milestone 获得了 10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其中不乏 Atlassian (Jira的母公司) 这样的行业巨头跟投。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笔糊涂账算清楚。

这笔融资的背后,是一个强烈的市场信号:AI行业正在从“尝鲜”阶段,快速进入“算账”阶段。大家不再满足于“用了”,而是开始关心“用得值不值”。

而这,恰恰是我们每个创业者都必须开始思考的问题。

Milestone想做的,就是给AI装上一个“成本-效益”计算器

所以,这家叫 Milestone 的公司到底想干什么?

简单来说,它的产品就是一个针对研发团队的AI投资回报率(ROI)分析平台。

很多公司给工程师们配备了 GitHub Copilot 这样的AI编程工具,希望能提升开发效率。但效果如何?没人知道。

Milestone做的事情,就是把AI工具的使用情况,和实际的工程指标关联起来。

比如说,你的团队用了AI编程助手后,代码的产出速度是不是真的快了?代码的质量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修复 Bug 的时间是长了还是短了?

这些不再是模糊的感觉,而是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数据报告。

为了做到这一点,Milestone 选择和行业里最主流的工具合作,比如代码仓库 GitHub、项目管理工具 Jira,以及一系列新兴的AI编程工具如 Augment Code, Qodo 等。

它的核心功能,就是打通这些工具之间的数据孤岛。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数据中台,一头连接着你的AI工具使用记录,另一头连接着你的项目管理和代码库。

然后通过分析,告诉你:“嘿,自从用了XX工具,你的团队A在后端代码的开发效率上提升了15%,但代码的圈复杂度也略有上升,需要关注。”

这就是 Milestone 的核心价值:让AI的ROI(投资回报率)变得可量化、可追踪、可优化。

对于技术管理者来说,这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这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保障。

他们具体怎么赚钱?未来想象力有多大?

Milestone的商业模式很清晰,就是典型的B2B SaaS服务。

它的目标用户是那些在技术上投入巨大,并且大量使用AI辅助工具的企业。它会根据企业开发者的人数或数据分析的深度来收取订阅费。

这种模式的增长点,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首先,AI在软件开发领域的渗透率还在不断攀升。只要有公司用AI写代码,就存在衡量其价值的需求。这是一个“卖水”的生意,只要淘金的人越多,水就越好卖。

其次,衡量的需求会从代码领域,扩展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今天衡量的是AI编程工具,明天就可能衡量AI营销工具、AI客服工具、AI设计工具……任何一个AI应用的付费场景,都可能成为Milestone的潜在市场。

它的想象空间,在于成为所有AI应用层的“价值审计师”。

只要企业想知道花在AI上的每一分钱是否值得,理论上都需要这样一套分析系统。

不过,风险也同样存在。最大的风险在于,那些巨头平台可能会亲自下场。

比如,GitHub会不会在Copilot的后台,直接推出一套更完善的ROI分析面板?Atlassian会不会在Jira里,内建一个类似的功能?

当平台方把这种“增值服务”变成“基础功能”时,第三方工具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所以,Milestone需要跑得足够快,在巨头反应过来之前,建立起足够深的技术壁垒和客户信任。

写在最后

Milestone的融资成功,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启示不是又多了一家明星创业公司,而是它所代表的行业趋势变化。

真正的关键是,AI行业正在从技术狂热,回归到商业理性。

过去,我们讨论的是哪个模型更强大,哪个工具更有趣。未来,我们必须讨论哪个AI应用更能创造实际价值,更能带来正向的投资回报。

这对我们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意味着什么?

第一,别再盲目跟风。不要因为别人都在用某个AI工具,你就急着买单。先问问自己:我希望它解决我哪个环节的具体问题?我用来衡量这个问题改善与否的指标是什么?

第二,建立自己的“简易ROI追踪表”。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Excel表格,开始记录:使用某AI工具前,我完成一项任务(比如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剪一个短视频)需要多长时间、多少成本;使用后,又是多少。坚持记录,你会对自己花出去的钱有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机会在于“价值翻译”。未来,市场上极度稀缺的,是能把AI技术语言“翻译”成商业价值语言的人。如果你能帮助一个传统行业的老板,清晰地告诉他如何利用AI、以及如何衡量AI带来的效益,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商业机会。

AI的下半场,比拼的不是谁的技术更炫酷,而是谁能更好地将技术与商业目标结合,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这门关于ROI的必修课,现在才刚刚开始。

探索更多 AI,让你的效率与认知全面升级
0
加入AI学习第一站,精选2025年,AI工具、提示词、变现教程。 【戳我查看 】资料目录 【戳我登录】获取资料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