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这次是认真的?千问APP到底什么来头?
最近,你可能也听说了,阿里巴巴正式官宣了一个大动作——“千问”APP开启了公测。
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上新,阿里内部把这事儿定义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味道”了?
简单说,千问APP想做的,是一个“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目标是成为未来生活的总入口。
这次带队的,是阿里巴巴的董事长兼CEO吴泳铭,据说已经秘密研发了好几个月。
从App Store的描述看,它的定位是“阿里最强大模型官方AI助手”,集成了对话问答、AI写作、多模态相机这些基本功能。
你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或者网页端直接体验到这款名为“千问”的App。
它背后的技术底座,是阿里自家全球开源排名第一的Qwen模型系列。可以说,技术实力是有的。
更让市场兴奋的是,它很快会上线一个叫“购物Agent”的功能。
你可以直接对它说:“帮我买件适合冬天穿的羽绒服”,它就能自动帮你上淘宝、天猫去搜索、比价,甚至下单。
这背后,是阿里整合内部生态的决心。
地图、外卖、订票、办公……未来这些生活场景,都可能被接入千问这个统一的入口。
可以说,阿里这次是把之前散落的AI能力,比如“通义”系列,全部收拢,准备集中火力,认真做一款面向所有人的AI应用了。
大厂们为什么都急着抢AI入口?
你可能会问,阿里不是有夸克,之前也有通义App吗?为什么非要再做一个千问?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风向的转变,也是一种深刻的“防御性焦虑”。
你想想,如果未来用户的消费习惯变了,不再是打开淘宝搜索商品,而是通过一个AI助手直接下达指令。
那谁掌握了这个AI助手,谁就掌握了流量的源头。
对于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来说,如果错过了这个入口,未来很可能被“管道化”,沦为别人AI助手后端的一个“下单工具”。
这是它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你会看到,不只是阿里,腾讯、百度也都在做类似的事情。
腾讯把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这些产品整合,主攻“元宝”;百度则将网盘调到移动生态,和“文小言”统一管理。
大家都在整合资源,力图打造一个统一的、强大的AI应用层入口。
这代表了一个清晰的趋势:大模型技术竞赛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现在,真正的战场转移到了应用层。
谁能用AI做出用户离不开的超级应用,谁才能赢得AI时代的下半场。
AI应用增长,玩法已经变了
过去,做一款App,我们想的是怎么投流,怎么做运营活动拉新。
但AI时代,这个逻辑可能要变一变了。
旧的增长逻辑,是“运营驱动”,靠花钱买流量,靠活动促活跃。
而新的增长逻辑,是“模型驱动”。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DeepSeek,春节期间几乎没花一分钱广告,几天内用户就破亿。
靠的是什么?就是底层模型能力足够强,带来的产品体验有断层式的领先。
用户是聪明的,哪里体验好,就会用脚投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阿里在开源社区下了那么大功夫,把Qwen模型打造成全球第一。
因为他们明白,强大的模型能力,才是C端应用最坚实的壁垒,是未来增长最核心的发动机。
你的模型比别人聪明一点点,能解决的问题多一点点,用户体验就好一大截。
这种领先带来的用户增长,是任何“运营套路”都换不来的。
所以,现在评价一个AI应用,不能只看它有多少功能,更要看它背后的模型有多“能打”。
模型,本身就是最大、最重要的“产品”。
写在最后
作为小微企业主和创业者,阿里推出“千问”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第一,流量入口的定义正在被重塑。过去我们谈流量,是平台、是搜索框。未来,流量的超级入口,可能就是一个AI助手。
这意味着,我们思考商业模式和营销获客的方式,必须把“AI交互”这个变量加进去。你的产品和服务,未来如何被AI助手发现、推荐、甚至直接调用?
第二,单纯依赖信息差或流量运营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做。因为强大的AI会让信息更透明,流量逻辑也在改变。
真正的机会在于,利用AI深度改造你的核心业务流程,提升效率,创造新的价值。比如,用AI帮你做客户服务、内容营销、甚至是产品设计。
第三,不要再把AI看成一个遥远的技术,它就是当下的工具。阿里把所有能力整合成一个超级App,就是为了降低使用门槛。
对我们普通创业者来说,现在最好的策略不是自己去造大模型,而是成为AI的“超级使用者”。
去深度体验这些大厂推出的AI工具,思考怎么把它变成你自己的“超级员工”,嵌入到你的生意里,为你创造实实在在的搞钱机遇。
未来,个体和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驾驭”AI的能力。这件事,从现在就得开始认真琢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