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行业,怎么突然就“隐形”了?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的智能家居,好像越来越“安静”了。
不再是各种APP的频繁弹窗,也不是一堆遥控器找不到北。
相反,它变得像一个默契的老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恰好出现,在你无感的时候默默守护。
这背后,是一场由AI驱动的产业革命,它正悄悄地把家居行业从“功能堆砌”时代,带入一个全新的“无感陪伴”时代。
根据世研消费指数的最新数据,顾家家居、九牧和恒洁的热度高居不下,但这不再仅仅是传统品牌力的胜利。
真正的变量,在于它们如何用AI重塑我们与“家”这个空间的关系。
这场变革的核心,不再是让你拥有多少智能设备,而是让这些设备组成一个会思考、有温度的生态系统。
对于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主来说,这不仅是巨头的游戏,更意味着无数“小而美”新机会的诞生。
看懂这个趋势,你就能找到下一个风口。
不再是功能堆砌,AI开始懂你了
过去我们聊智能家居,总是在比谁家的功能更多,连接的设备更全。
但这就像一个菜单很长的餐厅,菜品虽多,却未必懂你的胃。
现在的玩法完全变了,品牌们开始打“场景牌”,用AI把孤立的硬件变成一个可进化的生态。
比如,床垫品牌喜临门,最近推出的AI净眠E系列智能床垫就是个典型。
它不再是被动地“承托”你,而是主动“干预”和“呵护”你的睡眠。
通过“海浪助眠”、“柔性按摩拉伸”这些功能,实现了从“人适应床”到“床适应人”的跃迁,这背后就是AI在学习和适应你的睡眠习惯。
卫浴巨头九牧走得更远,直接推出了两大AI卫浴场景品牌。
一个叫“九牧AI BATH”,主打“无感交互”,瞄准的是高端家庭的健康需求。
另一个叫“小牧YOUNG BATH”,专门为90后、00后打造“情绪疗愈场”,把美妆、娱乐和洗漱场景深度融合。
你看,它不再是卖你一个马桶或一个花洒,而是为你定制一个懂你健康、懂你情绪的私人空间。
这种变化并非个例,海尔的“智家大脑”可以学习你的习惯自动调控环境,美的冰箱用AI图像识别帮你管理食材。
AI正在让家电变得“会思考”,它们从冰冷的机器,变成了你生活中的健康管家和情绪伴侣。
从“单品智能”到“无感陪伴”的跃迁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从“单品智能”到“生态化陪伴”的逻辑重构。
旧逻辑是,你买了一个智能音箱,一个智能灯泡,它们各自为战,需要你不断地去发号施令。
新逻辑是,以AIoT生态为核心,实现“无感交互”。
你回到家,灯光自动调节到你喜欢的亮度,空调开启你最舒适的温度,甚至浴室已经为你准备好了热水。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你几乎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但这背后是无数传感器和AI算法在协同工作。
以米家为代表的科技品牌,其App完成了对华为鸿蒙HarmonyOS 5系统的适配,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品牌的竞争,而是生态与生态之间的互联互通。谁能让用户体验更无缝,谁就能赢得市场。
这个趋势也催生了大量“小而美”的细分赛道。
比如凯迪仕、鹿客,它们就专注在智能门锁这一个点上,把“无钥匙化”的无感体验做到了极致。
还有新锐品牌西昊,它的人体工学椅C300i,通过“撑腰黑科技”和“按摩热敷”等功能,被赋予了情绪价值,变成了书房里的“第三生活空间”。
更有趣的是AI桌面机器人,例如Looi Robot,它不仅能帮你记录会议、自动拍照,还被赋予了“做梦”的能力。
它会把“梦”到的东西以图片和日志形式记录下来,让你感觉养了一个电子宠物,这种情感连接,是传统功能型产品无法给予的。
这些案例都说明,能否精准卡位一个高价值的细分场景,并围绕它构建独特的“无感陪伴”体验,成了品牌突围的关键。
写在最后:小而美的AI家居,机会在哪?
作为在商业领域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兵,我看到这个趋势,内心是相当兴奋的。因为巨头在构建平台,而平台之上,恰恰是中小创业者的沃土。
真正的关键是,竞争的终局已经不是硬件本身,而是基于硬件的场景服务和数据价值。这为轻资产创业打开了窗。
第一个机会,在于“场景深耕”。你不需要像海尔、九牧那样做全屋智能。你可以只聚焦一个极度细分的场景。比如,专门为程序员开发的、能通过AI监测坐姿并主动调节的“防猝死”工学椅;或者,为独居老人设计的,能无感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预警的“AI陪伴垫”。把一个场景做深做透,你就能建立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第二个机会,在于“服务模式创新”。未来的AI商业化,一定是“产品即服务”。比如,智能床垫不只是一次性销售,完全可以叠加订阅制的“睡眠健康报告”和“AI助眠方案”服务。智能马桶可以提供付费的“尿常规数据分析”服务。把一次性买卖,变成持续的价值交换,这才是高毛利的玩法。
本质在于,当家居开始变得“无感”,用户的付费意愿就从“为功能付费”转向了“为体验和效果付费”。
所以,别再只盯着硬件制造了。想想你能为这些智能生态提供什么样的“灵魂”——也就是那些能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情绪价值的AI应用和服务。这,才是属于我们普通创业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