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AI工具
  • AI提示词
  • AI培训视频教程

“AI员工”满天飞,这家刚获1100万美金融资的创业公司,凭什么拿下8家独角兽?

undefined

AI 助手遍地开花,但谁来给它上把锁?

最近 AI 圈的热闹,你肯定感受到了。

各种各样的 AI Agent 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恨不得把所有重复工作都包圆了。

从帮你写周报、分析数据,到自动处理客户邮件,这些“AI员工”确实大大提升了效率。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当你把公司的内部数据、客户信息、甚至是核心代码的访问权限,交给一个 AI 时,风险有多大?

它会不会不小心把敏感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

或者,被黑客利用,成为攻击你公司内部系统的“特洛伊木马”?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很多公司的 IT 部门现在都头疼得不行。

一方面,业务部门天天喊着要上最新的 AI 工具,拥抱变革。

另一方面,安全部门却看着这些不受控的 AI Agent,像看着一个个潜在的定时炸弹。

以前的防火墙、杀毒软件,在这些新型的、拥有自主决策能力的“员工”面前,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就这样出现了。

大家都在疯狂地造更聪明的 AI,却很少有人关心怎么给这些 AI“戴上镣铐”,让它们既能干活,又不至于“闯祸”。

这个痛点,被一个叫 Andrew Berman 的连续创业者盯上了。

Runlayer 的答案:不造车,只卖安全带

Andrew Berman 这位三度创业的老兵,带着他的新公司 Runlayer 浮出水面。

他们一亮相就搞了个大新闻:种子轮融资 1100 万美元。

投资方是 Khosla Ventures 的 Keith Rabois 和 Felicis,都是硅谷响当当的名字。

那么,Runlayer 到底是做什么的?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在 AI 的淘金热里,他们不淘金,也不造更先进的镐头,而是专门卖最结实的“安全帽”和“保险绳”。

他们帮助企业的 IT 部门,确保业务团队在使用的各种 AI 代理能够安全运行。

具体来说,Runlayer 提供了一套基于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的安全解决方案。

你可能对 MCP 这个技术名词感到陌生,没关系。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套专门为 AI Agent 设计的“行为准则”和“监控系统”。

它能清晰地定义,一个 AI Agent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访问哪些数据,执行哪些操作,以及和谁通信。

这就好比给每个“AI员工”都发了一本严格的工作手册,并派了一个 24 小时盯着它的监工。

一旦有任何越界行为,系统会立刻阻止并报警。

这恰恰解决了企业 IT 部门最大的焦虑。

Runlayer 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没有去和 OpenAI、Google 这些巨头拼模型、拼算力。

他们选择了一个巨头们暂时还没顾得上,但需求却日益迫切的垂直赛道:网络安全

8家独角兽客户,凭什么看上这家新公司?

一家刚成立的公司,凭什么能让 Gusto、Instacart、Opendoor 这些独角兽或上市公司买单?

答案很简单:它们的需求太真实,太迫切了。

这些走在科技前沿的公司,内部早已开始大规模应用各种 AI行业应用 和自动化工作流。

员工可能用 AI Agent 连接着公司的数据库、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甚至是支付网关。

每多一个 AI 应用,就多一个潜在的安全风险点。

Runlayer 的产品,就像是为这列飞速行驶的“AI列车”紧急铺设的“安全轨道”。

我们来具体看看 Runlayer 这款“安全工具”能做什么:

1. **产品名称**:Runlayer

2. **核心功能**:为企业内的 AI Agent 提供安全保障。它能监控 AI 的行为,执行预设的安全策略,防止数据泄露和未授权操作,确保 AI 的所有活动都在可控范围内。

3. **简单使用方法**:企业的 IT 管理员可以在 Runlayer 的平台上,为不同的 AI Agent 或业务场景设置精细化的安全规则。比如,“允许财务部的 AI 访问上个季度的报表,但禁止访问员工薪资数据”。设置完成后,Runlayer 就会像一个智能保安一样自动执行这些规则。

4. **适用场景与目标用户**:非常适合那些已经或计划在内部大规模使用 AI Agent 来提升效率的公司,特别是金融、科技、电商等数据敏感型行业。它的核心用户是公司的 IT 和安全部门负责人。

对这些独角兽公司来说,一次严重的数据泄露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

相比之下,采购 Runlayer 服务的成本,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笔账,谁都会算。

更关键的是,Runlayer 还请来了 MCP 协议的主要创建者 David Soria Parra 担任顾问。

这无疑是给自己的技术实力做了最强的背书。

有明星投资人看好,有头部客户验证,还有核心技术专家站台,Runlayer 的开局堪称完美。

写在最后:创业者的新机会在哪里?

Runlayer 的成功融资和快速获客,对我们这些小微企业主和创业者来说,其实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在 AI 这个巨大的浪潮里,真正的关键是,你不需要成为那个造浪的人。

去追赶做出下一个 GPT-5 的机会,对普通创业者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

但浪潮所到之处,一定会冲刷出无数新的需求和痛点,这就是机会所在。

AI 的本质在于重塑各行各业的工作流。在这个重塑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配套设施”的需求。

Runlayer 做的安全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AI工作流的优化、AI应用效果的监控、AI输出内容的合规性审查、针对特定行业的 AI 数据集清洗和标注服务等等。

这些领域,每一个都可能诞生出下一个“Runlayer”。

我给你的建议是:

第一,别总盯着那些最耀眼的 AI 模型本身,多去看看你所在的行业,那些已经在使用 AI 的公司遇到了什么新麻烦。解决这些麻烦,就是最好的商机。

第二,从“卖水”和“卖铲子”的思路出发。AI 的淘金热里,最稳妥的生意,往往是为淘金者提供服务的生意。安全、合规、效率优化,这些都是刚需。

未来的变量在于,当 AI Agent 像今天的 App 一样普及时,谁能成为这个新生态里的“安全卫士”、“性能管家”或者“数据保姆”。

这片蓝海,才刚刚开始,里面充满了值得我们去挖掘的机会。

探索更多 AI,让你的效率与认知全面升级
0
加入AI学习第一站,精选2025年,AI工具、提示词、变现教程。 【戳我查看 】资料目录 【戳我登录】获取资料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