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AI工具
  • AI提示词
  • AI培训视频教程

优必选上海成立新公司,亿级订单背后,AI具身智能的搞钱新机遇在哪?

undefined

人形机器人,为什么突然就不“遥远”了?

你有没有发现,那个曾经只在科幻电影和春晚舞台上秀肌肉的人形机器人,好像一夜之间就“卷”进了现实世界。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真金白银的订单和实打实的工厂“工牌”。

最近,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新闻,其实藏着行业巨变的信号:36氪报道,“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新的机器人科技公司。

这家名为“上海优诺海”的新公司,注册资本不大,但经营范围很有看头,直接点明了“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

这背后的大背景是,整个赛道正在被资本和订单催熟。

优必选前脚刚拿下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的2.5亿元合同,后脚又中标了9000多万的汽车出口项目。订单拿到手软,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资本市场更是疯狂。优必选自己走了12年才艰难上市,而现在的新玩家,比如银河通用,天使轮就能拿到7个亿。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以 具身智能 为核心的人形机器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从实验室冲向生产线。对我们小微企业主和创业者来说,理解这波浪潮至关重要。

它不再是“看个热闹”,而是可能关系到未来几年产业效率变革的“看懂门道”。

优必选落子上海,这步棋藏着什么野心?

我们回到优必选成立新公司这件事上。

为什么是上海?为什么是现在?

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业务扩张,更像是一次精准的战略卡位。

首先,上海是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的重镇,人才、供应链、产业政策一应俱全。优必选在这里插旗,显然是为了更近距离地吸纳顶尖的AI软件人才,强化它的“大脑”研发能力。

其次,新公司的经营范围除了机器人研发,还包括了“健康咨询服务”和“市场营销策划”。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信号。

它暗示着优必选的野心,绝不止于让机器人在工厂里拧螺丝。

未来,这些具备AI能力的机器人,可能会进入商业服务、健康养老等更广阔的场景。这盘棋,下得很大。

这一步,是对其核心战略的深化。优必选CEO周剑早就说过,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路径是三步走:首先是智能制造,其次是商用服务,最后才是家庭。

上海的新公司,可能就是为第二步和第三步提前埋下的伏笔。

从“春晚网红”到“工厂打工”,钱景到底在哪?

优必选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个缩影:从打响知名度,到验证商业价值。

早些年,我们对优必选的印象,是那个在春晚舞台上跳舞的可爱小机器人Alpha。那时候,它更像个“网红”,负责赚眼球和资本市场的关注。

但真正的 AI商业化 ,靠跳舞是行不通的。

真正的转折点,是它们穿上“工服”,走进工厂。比如优必选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现在已经进入了蔚来、比亚迪、吉利等十几家车企的工厂实训。

这款机器人搭载了优必选自研的Co-Agent智能体技术,它能让单个机器人自主决策,也能让一群机器人协同工作,实现AI能力的螺旋式进化。

你可以去“优必选科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看看,它们展示的机器人已经在汽车产线上进行安全带检测、车灯盖板检测、贴车标等工作。

这才是它们真正的“钱景”所在:解决制造业中那些重复、枯燥甚至危险的岗位难题,实现降本增效。

商业模式很清晰:不再是卖一个玩具,而是提供一套能融入生产线的“AI员工”+“自动化解决方案”。

订单拿到手软,但量产的坑有多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一片光明,前景无限。

确实,增长点非常明确:仅今年,优必选就计划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亿元级订单频现。

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背后的风险点——量产。

最近,就有一家国外的明星机器人初创公司KSL,在拿到融资、手握预购订单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

死因直指核心:搞不定量产,成本失控。

一台原型机成本超过10万美元,而真正的量产,从3D打印到压铸开模,每一个环节都是巨大的资金和工程挑战。

这就是“量产地狱”。再好的AI算法,如果装在一个动不动就坏、成本高上天的身体里,也无法实现商业价值。

而这恰恰是中国公司的优势所在。

优必选和宇树科技等国内头部玩家,之所以能把价格打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成熟的供应链。比如,通过自研伺服舵机等核心部件,优必选能将机器人整机价格控制在更合理的区间。

美银的报告甚至测算,如果主要用中国产的零部件,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能比海外低接近一半。

所以,未来的竞争,不仅是AI算法的竞争,更是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综合较量。

腾讯、美团下场,巨头们的牌桌长啥样?

这场游戏,早已不是创业公司的单打独斗。

互联网巨头们已经悉数入场,牌桌上的玩家越来越有分量。

腾讯是优必选最大的机构股东,早在2018年就领投了其创纪录的C轮融资。这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战略布局。腾讯的AI和软件生态,与优必选的硬件能力形成了完美互补。

美团则更加激进,近三个月就投了两家具身智能企业。不难理解,美团庞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场景,比如外卖、闪购,都是未来机器人应用的绝佳试验田。

京东也接连出手,投资了智元机器人等多家公司,目标直指其核心业务——智慧物流。

目前的行业格局很清晰:以优必选为代表的先行者,已经通过上市和大规模订单验证了商业路径;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追赶者,正携带着爆款产品冲击IPO;而腾讯、美团、京东这些产业资本,则作为“加速器”,一边输送资金,一边提供最宝贵的应用场景。

这个牌桌上,有技术,有资本,有场景,一场关于未来生产力变革的竞赛已经全面展开。

写在最后

作为一名关注商业和AI应用20年的老兵,我想给你提几个实在的判断和建议。

第一,AI自动化工作流定制 的时代真的来了。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本质是AI驱动的自动化工作流从线上软件延伸到了线下物理世界。真正的关键,是理解业务流程,并用AI和机器人技术去重构它,提升效率。

第二,对于我们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来说,机会不在于制造机器人本体。那是一场资本、技术、供应链的“神仙打架”。我们的机会在于“应用层”和“服务层”。

你能否针对某个细分行业(比如服装质检、生鲜分拣),开发出与机器人协同的软件系统?你能不能提供机器人的部署、维护和技能培训服务?这才是普通创业者可以切入的蓝海。

第三,现在就开始关注并学习。不要觉得这离你很远。今天的人形机器人,就像20年前的个人电脑,10年前的智能手机。成本会快速下降,能力会指数级提升。现在不理解,未来几年你可能连商业新闻都看不懂了。

最后的建议是:保持关注,但保持冷静。关注技术如何与真实场景结合,冷静分析投入产出比。风口很大,但只有找到能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实价值的切入点,才能在浪潮中站稳脚跟。

探索更多 AI,让你的效率与认知全面升级
0
加入AI学习第一站,精选2025年,AI工具、提示词、变现教程。 【戳我查看 】资料目录 【戳我登录】获取资料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