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40年巨头,遇上“互联网速度”
放眼当下的零售业,能持续增长的品牌,大多都做对了一件事:让组织变得和消费者一样快。
消费者变得更快、需求更细分,曾经依赖经验和规模的打法逐渐失灵。对于玩具反斗城这样的40年零售巨头,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惯性。
其亚洲区CTO Ying Chen坦言,公司曾长期沿用一套诞生于二三十年前的美国系统,库存盘点、采购审批等核心流程高度依赖纸质文档。这在移动化、数据化成为趋势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
从盘点到招聘,效率如何在一线狂飙?
真正的变革,必须从最复杂的“一线”开始。过去,玩具反斗城的门店盘点是人力密集型工作,员工通宵达旦,用肉眼核对SKU,再手动录入,信息汇总到总部时,往往已滞后两天。
引入Lark(飞书)后,流程被彻底重构。员工用移动设备扫码,数据实时上传并汇总到多维表格。原本需要干到天亮的盘点,凌晨三四点就能结束。这不仅是**库存管理**效率的跃升,更是将一线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招聘环节。候选人到店扫码即可填写电子表单,系统自动归档,几分钟就能跑通过去需要数天的流程。数据不再是随着流程消失的一次性信息,而是沉淀为门店的人才数据资产。
跨国协同提速,数据驱动决策
当数据流转加快,决策的颗粒度和速度也随之改变。对于一个横跨十个市场的零售网络,信息同步是决策的生命线。
过去,跨区域的选品会议充满挑战,语言障碍和邮件往来拉长了周期。如今,Lark的实时翻译与线上会议,让日本、马来西亚的经理能无缝沟通。更关键的是,各地的选品数据通过多维表格汇集成一个实时更新的**ai知识库**,总部能即时洞察各市场需求,实现真正的“因地制宜”。
这种**协同办公**模式,让整个亚太网络从周期性复盘转向了实时决策,真正用数据说话。当然,Ying Chen也承认,如何让新系统在更多语言、文化环境中保持一致性,仍是持续调整的过程。
黑喵观点:零售的未来,藏在“同步”里
玩具反斗城的案例,揭示了**零售数字化**的核心并非是上线一套新系统,而是实现组织层面的“实时同步”。
本质在于,当一线门店的库存、人力、销售数据能够毫无延迟地反映到管理层的决策看板上时,企业才真正拥有了互联网时代的速度。这是一种管理逻辑的反转,从依赖汇报转向依赖洞察。
真正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工具渗透到业务的毛细血管——一线员工的工作流中。当盘点员、招聘经理的效率被提升,他们创造的数据价值才能汇聚成驱动整个企业前进的燃料。
对于所有传统零售品牌而言,这或许是最大的启示:不要把数字化当成一个宏大叙事,而是从解决一个具体痛点开始,比如“让盘点早点结束”,变革的飞轮或许就此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