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记重击,为什么先打给了名校毕业生?
今年秋招,残酷的现实给了顶尖大学应届生一记重击。
他们苦读多年、目标明确的“分析师”岗位,在许多头部企业已悄然被AI接管。这不是辅助,而是彻底的取代。超脑AI创始人王佳梁甚至预言,不出十年,我们熟悉的传统教育体系,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撞上名为AI的冰山。
有趣的是,王佳梁自己曾是这艘船上最成功的乘客之一。但这位“传统教育赢家”,却转身成了教育体系的“逆行者”。他认为,当家长们还在焦虑如何让孩子挤进头等舱时,真正的问题是,这整艘船可能正在下沉。
当“老司机”遇上AI,孩子们却已起航
AI的冲击轨迹,首先挑战的恰恰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司机”。写了几十年代码的工程师,面对AI编程时会本能抗拒,因为他们习惯了对每一行代码的绝对掌控。然而,AI不解释,只输出结果,这需要一种全新的信任与协作模式。
就在成年人与旧习惯博弈时,孩子们却早已轻舟已过万重山。一群零基础的初中生,通过与AI对话,七天内就构建出一款RPG游戏。她们没有“代码应该怎么写”的包袱,只有“我想做什么”的冲动。对她们来说,AI编程不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思考延伸。
这种原生能力,正是时代赋予这一代人的独特机遇。他们无需经历技术迁徙之苦,生来就是AI大陆的“原住民”。
你的价值,是成为工具还是舵手?
当AI能高效完成大部分任务,人类的工具化价值正迅速贬值。过去,教育致力于将人培养成高效的螺丝钉,无论是写一份标准的ai论文,还是筛选一份完美的ai简历,都追求精准与规范。但今天,这些恰恰是AI最擅长的领域。
哈佛商学院的报告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受AI冲击最严重的,并非低技能岗位,而是那些曾依靠专业技能获得体面收入的中间层。这意味着,仅仅掌握一门“手艺”的时代正在过去。未来,稀缺的不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提出问题的能力。
王佳梁认为,新时代的“超级个体”需要具备三种核心能力:强烈的好奇心、与AI的协作能力,以及跨领域的深度认知。这些关乎审美、品味与动机的特质,是算法无法定义的。
与其争夺头等舱,不如学会游泳
未来的组织形态,将从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转向由“超级个体+AI”构成的协作网络。对于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主而言,这意味着团队的定义正在被改写。一个人借助AI,就能成为一支高效的团队,从产品设计到AI获客,都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敏捷性。
这场变革迫使我们回归教育的本源。教育的重点,应从“灌输答案”转向“激发好奇”。与其让孩子在即将沉没的巨轮上争抢一个位置,不如教会他们游泳,支持他们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方舟。
正如王佳梁所说,我们该带孩子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捏泥巴、发呆、漫无目的地散步。因为对世界最真实的感知,将是比任何技能都更宝贵的财富。这不仅是教育的转型,更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