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AI工具
  • AI提示词
  • AI培训视频教程

小米财报藏着AI商业化的秘密:7亿利润背后,创业者该看懂什么?

undefined

小米赚钱了,但关键不止是车?

最近,你可能刷到了小米的财报新闻,数字很亮眼,特别是那个首次盈利的创新业务部,单季度就搞了7个亿的利润。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小米汽车太猛了,刚出道就赚钱,创下新势力最快盈利记录。

这当然是事实,但如果你的眼光只停留在了那10万多台交付的汽车上,那你可能就错过了这场财报背后,真正值得我们小微企业主和创业者深思的信号。

我仔细翻了财报和高管的电话会纪要,发现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细节。

这个盈利7亿的部门,全称是“智能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创新业务”。

看到了吗?AI,和汽车业务是并列的。

这7个亿的利润,不仅仅是卖车的功劳,更是小米在AI领域长期投入后,开始结出的第一个果实。这标志着AI商业化不再是科技巨头的PPT,而是已经能实实在在产生利润的业务了。

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商业世界里摸爬滚打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比“小米汽车卖爆了”重要得多的风向标。

7个亿利润,AI究竟藏在哪?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7个亿利润里,AI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首先,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小米总裁卢伟冰在电话会上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小米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高达235亿元,其中有四分之一,也就是将近60个亿,砸向了AI。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远超很多人的预期。

钱花在哪了?小米在过去一年,接连发布了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语音大模型。

这些听起来很“虚”的技术,其实已经悄悄地融入了我们能接触到的产品里。

比如,新发布的小米Xiaomi 17系列手机,搭载的澎湃OS 3系统,背后就有AI大模型的加持,让手机更懂你的使用习惯。

其次,AI是整个生态的“神经网络”。

小米财报里还有一个不起眼但极其重要的数据:小米的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首次突破了10亿台。

10亿台设备是什么概念?

它意味着你的手机、汽车、家里的电视、空调、扫地机器人……都在一个由AI驱动的巨大网络里相互连接、协同工作。

卢伟冰说,未来AGI(通用人工智能)一定会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是为这个未来铺路。AI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App,而是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所有硬件设备之中,提供无缝衔接的智能体验。

甚至在生产端,小米10月份投产的大家电工厂,也广泛应用了AI技术,是全行业最先进的智能工厂之一。

所以你看,这7个亿的利润,是AI技术、智能生态和硬件产品三者结合的产物。汽车只是那个最亮眼的“拳头产品”,但真正提供支撑和想象空间的,是背后那个无形的AI大脑。

“软硬结合”不再是口号

“软硬结合”这个词,我们听了快十年了,但真正做到的公司寥寥无几。

很多时候,它只是停留在“手机里预装几个自家App”的初级阶段。

但小米这次的财报,给我们展示了“软硬结合”的进阶形态:以AI为核心,驱动硬件生态产生化学反应。

这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趋势:AI正在从云端走向终端,从软件渗透到硬件,成为驱动实体产业增长的新引擎。

过去,硬件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的功能。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上网的;汽车就是用来代步的。

现在,硬件的价值越来越取决于它所能连接的“智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你的车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它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能和你的家、你的办公设备无缝连接。

这种由AI驱动的生态体验,才是用户真正愿意为之付费,并且难以离开的核心原因。

它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护城河,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性能壁垒,而是整个生态的体验壁垒。

这对所有做实体产品、做线下生意的老板们,都是一个巨大的提醒。

从“性价比”到“生态智能”的跃迁

聊到小米,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还是“性价比”。

这曾是小米披荆斩棘的利器,但也一度成为其冲击高端市场的桎梏。

旧的商业逻辑是:通过极致的供应链管理和效率,打造出价格厚道的好产品,用单点爆破的方式占领市场。

这个逻辑在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非常成功。

但现在,情况变了。单一产品的创新越来越难,流量越来越贵,用户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小米的财报证明,他们正在成功地转向一个新的商业逻辑:生态智能。

新逻辑的核心不再是卖单一的硬件,而是经营一个“用户智能生活场景”。

汽车是这个场景里最大、也是客单价最高的一块拼图,但它不是全部。

当一个用户买了小米汽车,他很可能会接着购买小米的智能家居设备,因为它们之间的联动体验是别家给不了的。

这种生态内的交叉销售和用户锁定,带来的价值远高于卖一台手机或汽车的单次利润。

财报显示,小米的高端手机销量占比在持续提升,这背后就是生态价值对品牌价值的拉动。

这种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从“性价比”到“心价比”的跃迁,其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无处不在的AI能力。

写在最后:创业者,你的“AI+”在哪?

小米的故事讲完了,我们创业者能从中得到什么实在的启发?

黑喵我认为,有三点非常关键。

第一,真正的关键是,你需要从“产品思维”转向“生态思维”。

就算你只是开个小餐馆,能不能用AI点餐系统连接你的后厨管理、会员体系和线上营销?让数据和服务流动起来,这就是最简单的生态。

第二,本质在于,不要把AI当成一个遥远的技术,而是一个可以立刻应用的“连接器”和“效率工具”。

小米的成功不是因为它把自己变成了一家纯粹的AI公司,而是因为它用AI放大了自己“做硬件、做生态”的核心优势。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AI如何能帮你放大它?这才是你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三,未来的变量在于,找到你的“AI+”模式。

不是去做“AI”,而是去做“你的业务+AI”。小米做的是“硬件+AI”,对你来说,可能是“零售+AI”、“服务+AI”或者“内容+AI”。把AI当成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去优化你的核心业务流程,这才是中小企业最现实、最可行的AI落地路径。

小米用7个亿的利润告诉我们,AI驱动实体业务增长的时代,真的来了。你看懂了吗?

探索更多 AI,让你的效率与认知全面升级
0
加入AI学习第一站,精选2025年,AI工具、提示词、变现教程。 【戳我查看 】资料目录 【戳我登录】获取资料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