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AI工具
  • AI提示词
  • AI培训视频教程

Sora还在秀肌肉,国产AI视频生成已经开始玩转IP生态了?

undefined

Sora的热潮退去后,我们该聊点实在的了

当Sora用那几个惊艳的视频短片,把整个科技圈都点燃的时候,我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反应是震撼,第二反应是焦虑。

我们都在讨论“世界模型”、“物理规律模拟”,仿佛电影工业一夜之间就要被颠覆。

但几个月过去,热度渐渐冷却,除了少数从业者拿到了内测资格,Sora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依然像个“传说中的武器”。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AI视频的终点,到底是什么?

仅仅是生成几个以假乱真的“卖家秀”片段吗?显然不是。

就像我一直强调的观点:AI视频生成最好的归宿,是用来打造自己的IP,并围绕它构建一个能持续产生价值的生态。

而就在大家翘首以盼Sora开放的时候,一些国产AI工具,已经悄悄在这条路上先走了一步。

它们没有执着于一步到位地模拟现实世界,而是选择了一条更接地气的路:赋能品牌和用户,一起“玩”出新IP。

不止是工具,国产AI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Sora展示的是一种“暴力美学”,一种强大的底层技术能力,像是AI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以海螺AI为代表的国产选手,则更像是在这片新土地上,直接开始搭建“商业综合体”。

举个最近很火的例子,蜜雪冰城的雪王。你可能刷到过各种画风清奇、动作离谱的雪王二创视频。

这些大多出自海螺AI推出的“百变雪王”视频模板。它本质上不是一个简单的滤镜,而是一整套雪王创作工具包。

在海螺AI的“Q版童趣”页面,用户可以直接体验这个模板。你只需要点几下,就能让雪王摆出各种姿势,甚至来个“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

这款工具的核心模型是MiniMax公司自研的Hailuo 2.3,它在肢体动作和风格化上做了很多优化,保证了用户创作的自由度。

这套玩法彻底改变了IP和粉丝的关系。

过去,IP是品牌方高高在上的“作品”,你只能观看、购买周边。

现在,IP变成了一盒“乐高积木”,品牌方提供零件和规则,而每一个用户都能参与进来,拼搭出属于自己的版本。

更绝的是,这些UGC(用户生成内容)不是自嗨。海螺AI还与艺人演唱会合作,把粉丝用AI创作的偶像二创视频,直接投上演唱会的大屏幕。

当偶像在台上看到粉丝做的搞怪视频,甚至模仿其中的动作时,那种“被看见、被回应”的满足感,是传统追星体验给不了的。

你看,海螺AI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已经远超一个AI工具了。

它既是技术提供方,又是创意活动的策划者,还是连接品牌、IP、粉丝和商业场景的“生态运营者”。

从让用户参与,到共创,再到作品被官方认可,甚至孵化出新的原创内容(比如他们参与的AI短剧《白咒》已在优酷上线),这条路在AI时代才真正跑得通。

让用户“玩”起来的IP,怎么就成了新生意?

这种新模式的商业逻辑其实非常清晰。

对品牌方(比如蜜雪冰城)来说,它们获得的是远超传统广告投放的传播效果。

成千上万的用户自发创作、自发传播,每一个二创视频都是一个鲜活的“民间广告”,生命力远比官方物料要强。

而且,海螺AI通过技术和规则,确保了这些创作在“健康、合法”的范围内,品牌方不用担心IP形象被恶意丑化或侵权滥用。

对用户和创作者来说,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创作工具。

过去,想做个动画或特效视频,门槛非常高。现在,一个普通粉丝也能轻松制作出和偶像“合拍MV”的视频,还能被“正主”翻牌。

这种从“被动消费”到“主动创造”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粘性。

对于平台方(海螺AI)而言,它们不再是单纯售卖一个工具的使用权,而是提供了一整套“IP共创解决方案”。

这门生意的天花板,显然比单纯做工具要高得多。

当越来越多的品牌IP、文娱IP(就像拥有海量文字IP的中文在线,一直想用AI把小说批量视频化)意识到这种模式的价值时,平台的商业空间就被打开了。

当然,这条路也并非一片坦途。

目前,无论是海螺AI,还是快手推出的“可灵”(被称为“中国版Sora”),在制作更复杂的AI短剧时,依然面临角色一致性、剧情逻辑连贯性等挑战。

正如一些用户在看完AI短剧《山海奇镜》后的感受:特效很华丽,但故事有点零碎。

技术仍在进化,但至少,商业模式的探索已经先行一步。

写在最后

对于我们小微企业主和创业者来说,这件事的启示远比“又多了一个新工具”要深刻。

我给你提炼几个核心观点。

第一,AI商业化的战场,正在从“技术参数”转向“生态运营”。未来真正的壁垒,不是你模型能生成多高清的视频,而是你能否围绕你的产品,构建一个让用户、客户能“玩起来”的生态。

第二,重新思考你和客户的关系。别再只把客户当成“消费者”,试着把他们变成“共创者”。你的品牌、你的产品,能不能也像“雪王”一样,开放出一部分元素,变成一个“创作工具包”,让用户帮你产生内容?

第三,机会在于应用,而不是底层。你不必去造一个Sora,但你可以成为第一批用好海螺AI、可灵这类工具,为你的业务(比如产品宣传、内容营销、客户互动)降本增效的人。

比如,你是做餐饮的,能不能推出一个AI模板,让顾客把自己的照片和你的招牌菜P到一起,生成一个有趣的短视频?

你是做教育的,能不能把知识点做成AI视频模板,让学生用二创的方式来“做作业”?

真正的关键是,AI正在把内容创作的权力,前所未有地交还给大众。谁能抓住这波“权力转移”的红利,谁就能在下一个内容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探索更多 AI,让你的效率与认知全面升级
0
加入AI学习第一站,精选2025年,AI工具、提示词、变现教程。 【戳我查看 】资料目录 【戳我登录】获取资料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