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东来和贾跃亭,上演了冰与火之歌?
最近的商业新闻,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一边是“零售界的海底捞”胖东来,放出50万年薪招聘翻译助理。
要求高得吓人,第一学历必须是QS排名前50的大学。
算下来,国内只有8所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投简历。
这在AI翻译软件满天飞的今天,显得有点“复古”和“奢侈”。
另一边,是自带话题的贾跃亭,宣布成立第二个债权人信托。
他说要“尽责到底,早日回国”。
重点是,这次的信托资产里,出现了一个新角色:AIxC公司。
这家公司马上要在纳斯达克挂牌,贾跃亭正用它讲述一个全新的“AI+出行”故事。
一个不惜重金,押注顶尖人类智慧。
一个拥抱前沿,试图用AI概念力挽狂澜。
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你仔细品品,会发现背后指向同一个问题。
在AI浪潮下,商业世界的价值天平,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AI时代,“人”的价值被重新定义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胖东来是不是“人傻钱多”?
现在AI翻译那么强,还有必要花50万请个真人吗?
你用过那些AI工具就会发现,它们处理标准化的信息,效率极高。
比如翻译一份普通的产品说明书,或者一篇新闻稿。
但胖东来的招聘要求里,特意提到了心理学、哲学、法律、历史等专业背景优先。
这说明,他们要的根本不是一个“翻译机器”。
而是一个能深刻理解跨文化沟通、商业谈判中复杂人性的高级参谋。
这种对复杂、模糊、充满情感和策略的场景的理解力,恰恰是当前AI的短板。
胖东来用50万年薪,买的是机器无法替代的、顶级的“人性洞察力”。
这恰恰是AI商业化进程中,给我们的第一个重要启示。
AI会淘汰大量重复性、标准化的岗位,但同时,它也会让顶尖的人类智慧变得更加昂贵。
未来,平庸的人力会越来越廉价,而顶尖的创造力、决策力和同理心,将成为稀缺资源。
旧的增长故事讲不通了,新的故事在哪?
我们再来看贾跃亭。
过去,他讲的是“生态化反”,是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故事。
但现在,单纯的“电动车”故事,已经不再那么性感了。
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更具想象力的新叙事。
所以,我们看到贾跃亭的资产里,出现了AI公司。
这背后是一种新的商业逻辑:用AI为旧的业务注入新的价值和想象空间。
这不仅是贾跃亭的选择,也是整个科技行业的共识。
你看,谷歌发布了新一代AI模型Gemini 3,要全面融入它的搜索和企业服务。
蚂蚁集团的AI助手“灵光”,主打让普通人也能快速生成小应用,上线一天下载量就破了20万。
就连英特尔,也在全力推进AI PC平台,想在硬件层面抓住AI时代的机遇。
所有人都意识到,旧的增长模式和商业故事,正在被AI改写。
未来,一个公司是否具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能否高效地进行AI行业应用。
无论是提升内部效率,还是创新产品服务,AI都成了那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变量。
当一个故事讲不通的时候,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换一个故事来讲。
而AI,就是这个时代最动听的新故事。
写在最后
胖东来和贾跃亭,一个向内求索“人的极致价值”,一个向外寻求“AI的无限可能”。
这两条路,看似相反,实则殊途同归。
它们共同揭示了AI时代,小微企业和创业者们必须思考的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你的业务里,哪些环节可以被AI替代,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比如客服、内容生成、数据分析等,现在已经有很多成熟的AI工具可以利用。
把这些重复性工作交给AI,把宝贵的人力解放出来。
第二,你团队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哪些是AI无法替代的?
是深刻的行业洞察?是与客户的情感连接?还是独特的创意和审美?
这些才是你真正的护城河,是值得你花“50万年薪”去投入和捍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创业者来说,真正的机会在于找到“AI”和“人”的最佳结合点。
用AI做大杠杆,撬动更高的效率和更广的市场。
用人的智慧和温度,去解决最复杂、最需要信任的问题,创造真正的品牌价值。
未来的商业世界,既不完全属于AI,也不完全属于人类。
它属于那些懂得如何驾驭AI,并最终回归人性价值的聪明人。

